时间:2023-01-31 23:38:32 | 浏览:764
【摘要】泉溪派开基祖熹公为后唐天成时(926—929)为武宁令,转任临川太守,终为参政知事。追赠文忠公。生子六:珪、璋、珮、琨、瑗、辅;珪公爱泉溪山水秀丽,遂留家焉,为泉溪派开基祖。公后唐长兴三年壬辰(932年)起兵,后周广顺三年癸丑(953年)奉命领兵出戌淮徐,后以老病告归泉溪。珪公之弟有五,生子四:嵩、崇、山广(山字头下加广)、杰。山广公生子四:園、囿、团、囮(又名有林,北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 1103年癸未年进士,有林公在北宋哲宗赵煦元符三年庚辰年公元1100年八月生孝均);嵩公越十世至牧隐公,公客陈氏因定居牯牛镇。生子九(武穴族谱记载有六子:师颜、师鲁、师尹、师说、师尧、师舜),遂为扬州之盛族。明万历年间成进士者数人,常来往济(指广济,今日武穴)清初始契阔焉”。
本文为探讨泉溪派后裔与扬州董氏的关联性,供董氏宗亲参考。
1、泉溪派族谱记载迁徙扬州的盛族
我向湖北阳新董鸣鸿宗亲借了他的《豢龙董氏宗谱》进行研究与整理,发现迁徙江苏的虽然不多,但却记载在扬州有一盛族。
族谱记载:翚(读hui)公生子二:让、谦;让,居江西抚州临川扩源,谦居江西抚州,为观察御史,因梁移唐祚讨乱弗克、义不屈,遂隐居乐安流坑。【查史料:梁移唐祚,是指后梁篡夺了唐朝的政权,唐朝末年朱温参加了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后又投降了唐朝,被任命为宣武军节度使,逐渐发展成了当时最大的藩镇军阀,并被封为梁王,公元907年梁王朱全忠(朱温)废唐哀帝,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史称后梁,这就是“梁移唐祚”一事,“祚”是指皇位。907年,篡唐称帝,国号“大梁”,建都开封,史称后梁,唐朝正式宣告灭亡,中国历史进入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因此,谦公是唐末时期的人】。 谦公生子三:远、遂、述;述生子二:炎、熹。
熹公,字德昭,号啸壑,居抚州府乐安流坑,贤良博学,后唐天成时(926—929)为武宁令,转任临川太守,终为参政知事。追赠文忠公。生子六:珪、璋、珮、琨、瑗、辅;珪公爱泉溪山水秀丽,遂留家焉。公直而好礼,勇而尚义,壬辰(932年)起兵,癸丑(953年)奉命领兵出戌淮徐,后以老病告归。【为泉溪派开基祖】,生子四:嵩、崇、山广(山字头下加广)、杰。山广公祖居修坡,元配石溪黎氏夫人,生子三:園、囿、团,均守旧业,厥后山广公复迁建昌石门,娶萧氏生子一:囮,又名有林。有林为山广公第二夫人生。
辅公“字廷献,号銮坡。公于五代由江都(今日扬州)仕籍任新蔡令(河南新蔡县,古称蔡州。),乔居黄梅山麓,复迁蕲春之东关,因世家焉,迁广济(今武穴)之始祖矣”。可见,泉溪派熹公后裔五代时最早到扬州的是辅公。
嵩公越十世至牧隐公,族谱P54记载:“字汉卿,行寿十。妣何氏,公客陈氏因定居牯牛镇。生子九,遂为扬州之盛族。明万历年间成进士者数人,常来往济(指广济,今日武穴)清初始契阔焉(详见武穴谱)”,而武穴族谱记载有六子:师颜、师鲁、师尹、师说、师尧、师舜。
2、牧隐公后裔在哪?还在扬州吗?
2、1,扬州董氏宗亲的族谱记载,没有发现牧隐公记载
扬州古称古称广陵、江都、维扬。查阅资料:扬州油坊头、杭集城东二里桥董家庄、江都区吴桥镇万寿村董兴庄等有董氏宗亲的记载。迁徙分别在:元延祐(公元1314年至1320年)间先祖董时珍、明洪武年间(1376年)、明代的时期先祖董惟恢迁徙。
但扬州油坊头、董家庄由苏州迁徙至扬州;江都区吴桥镇万寿村董兴庄,先祖惟恢公,明代的时候从河南迁徙。遗憾的是城东二里桥董家庄的族谱除了董氏七世《董氏衍庆之图》,其他是后人回忆整理。与扬州相距不远的南通董氏,字辈与扬州也不同。
2.2、扬州董氏的来源
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落潮村和油坊村入选2017年度省级传统村落。油坊人自500多年前于苏州昌门移居而至,光绪七年编修的油坊头《董氏家乘》, 这一支的始迁祖名叫董时珍,据《董氏家乘》列传中记载,董公时珍,字秀炎,官中书令。元延祐(公元1314年~1320年)间,因土豪横肆,时珍公凛然持正諭之,与子慨、悌父子三人,由苏州阊门迁居八宝东乡,择射阳湖之秀色北来,广洋湖之清光南挹,波流环绕,灵气独鍾的九里一千墩汉墓群地带油坊头,置田建宅,落藉发展。
新编《董氏家谱》记述,扬州城东董氏约于明洪武年间(1376年)迁居扬州,奉董仲舒为先祖,并引据董仲舒的“正谊明道”取其堂号为“正谊堂”。据族谱记载,扬州(江都)正谊堂董姓于元末明初由苏州阊门迁来扬州。如今杭集董家庄就是扬州董姓族人的聚集地。2017年董学昆向扬州市档案馆捐赠了家传的《董氏衍庆之图》家谱挂牒,此家谱挂牒形成于民国二十年,宽1.5米,高2米,反映了扬州东门城外董氏家族“正谊堂”支系从清乾隆到民国二十年这二百多年的历史更迭,绘制了董氏七世先祖传承关系。2015年3月22日《扬州新闻网——扬州晚报》报道:扬州城东董氏约于明洪武年间(1376年)迁居扬州,奉董仲舒为先祖,并引据董仲舒的“正谊明道”取其堂号为“正谊堂”。他告诉记者,民国二十年时,董氏家族曾组织专人写家谱。“那部家谱是从乾隆时代(1750年)开始,所有祖先的姓名都是从先人灵位牌和子孙们的回忆中整理到的。” 董学昆说,扬州董氏“正谊堂”一房始祖,延续至今已有11代,主要集中居住在今天的二里桥董家庄一带,现仍居董家庄的董姓子孙有300多户,1000余人。遗憾的是,家谱中的字辈排行,与南通董先生提供的“玉、占、文、华、昌、韶”辈分排行并无吻合。市民董乃松讲述:族谱记载的是生活在扬州的董仲舒后人谱系。可惜的是,文革中董姓族人害怕抄家受累,族谱被当成“四旧”物品给烧了。据族谱记载,扬州(江都)正谊堂董姓于元末明初由苏州阊门迁来扬州。如今杭集董家庄就是扬州董姓族人的聚集地,历史上由于廖家沟不断坍塌,致使廖家沟两岸都有董姓族人聚居。
江都区吴桥镇万寿村董兴庄一百多户居民中仅有两户人家不姓董。董玉庭通过民国年间的《董氏族谱》讲述了董兴庄一带董氏后人的由来,以及数百年来董氏一族在董兴庄繁衍生息的历程:董兴庄的这支董氏后人祖籍是河南,明代的时候祖先惟恢公官拜镇远将军,从祖籍前往京口,也就是现在的镇江为官,他的后人便一直居住在京口。一直到惟恢公七世孙的时候,董氏兄弟分家,我们的始迁祖存公带着自己这一支的族人从京口迁到了江都吴桥,安家落户,繁衍生息,于是便有了我们这一支维扬江都董氏。”;维扬江都董氏一族明清两代一直在朝为官,可谓官宦世家。祖先惟恢公是镇远将军,在京口为官。他的后代都世袭昭信校尉,这一支起初是武将出身,等到存公迁到江都董兴庄之后,维扬江都董氏一族慢慢就变成了耕读世家。查阅当地的史料,的确董氏一族在明清两代有很多人为官,他们家族在当地就属于吃皇粮的。当年为了便于将朝廷的俸禄以及在外为官的董氏子孙送回家的物品顺利运送到董兴庄,当地开挖了两条沟渠,一条叫做拖粮沟,意思就是拖运皇粮的沟渠,连接着通扬河。另外董家门口还有一个沟渠叫旗杆沟。具体什么时间迁到董兴庄,《董氏族谱》中并没有准确的记载。“但据道光二年(1822年)的记载,董氏一族迁至此地已有三百余年,这样算来,董氏一族从京口迁来董兴庄至少也有五百年的历史了”,因此大约在明朝嘉靖元年1522年前迁徙。
3、从苏州迁徙来的扬州董氏,会不会有泉溪派迁徙至江苏的后裔?
泉溪派董氏族谱,因为修谱时没有把迁徙至湖北各地以及南宋董槐在浙江富春江、江苏丹阳等地后裔的族谱进行汇编。但从该湖北阳新谱,基本包括了湖北武穴、蕲州、大冶、通山、咸宁、江夏、麻城、江西泉溪、修水、九江、都昌等地的主干部分。
崇公的8世裔孙(见P66,参照: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年左右生)记载:珀公(煌公长子)以及节(由单人旁)公、仰公(两兄弟皆为禄公之子),俱迁建康府,珀由建康府迁南京。
崇公第22世裔孙(参照明正德丙子1516年左右生)瑞国公(生略之子,见P304);崇公第24世裔孙(参照康熙乙卯1699年左右生):相棘的儿子天顶公、天煌公、天源公;崇公第25世裔孙学元公(用湖公之子,见P175,参照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左右生)俱迁江苏徐州。
山广公的9世孙(见P81)从胜公(仁公长子,妣潘氏,参照为: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左右出生)迁徙苏州,从时间对比同辈者在明武宗辛亥年左右;山广公23世裔孙嘉寿公(见P358,参照康熙壬子1672年左右生)迁徙苏州;
依据时间推断,只有珀公、节(由单人旁)公、仰公、从胜公有可能符合元延佑年间迁徙,但从参照出生时间早于董时珍的元延祐(公元1314年~1320年)迁徙扬州油坊头时间,只有其后裔才有可能;其后裔当然符合扬州城东董氏约于明洪武年间(1376年)迁居时间。但没有确凿的族谱证据材料证实。发出请
瑞国公以及其后出生的,不符合。
至于,族谱缺考、失考的,那就无法考证了。
4、董惟恢从河南迁徙苏州,惟恢公是否是泉溪派董氏?
想查找一下从河南迁徙扬州惟恢公,在整理族谱之中我对这个惟字辈,印象还是比较深的,仔细翻阅阳新的族谱,P317页记载惟字辈的有16人(不包括没有记载的失考部分),然而详细记载的P355,只有记载惟秀、惟季,都没有发现惟恢的名字,且其他需要“详见分谱”。
再看其标注的时间,这是崇公支系、山广支系因为修谱标注的皇帝的年号,反而错乱,变成相对出生延后了。参照嵩公、崇公第19世裔孙(族谱中的晋公34世裔孙)则出生在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年间。可是,该同世代的唯独记载出生的惟季,却标记为清顺治十八年辛丑(公元1661年)。尚若其他参照的明朝时间是符合时间的,可是这个唯一的时间却是不吻合的。这情形与湖南董常惕宗亲去年与我探讨攸县谱类似,原本没有年号的,修谱人加上年号就错误了。
因此,从惟字辈,属于崇公后裔的关联性强。
2019年6月24日21:45
【摘要】泉溪派开基祖熹公为后唐天成时(926—929)为武宁令,转任临川太守,终为参政知事。追赠文忠公。生子六:珪、璋、珮、琨、瑗、辅;珪公爱泉溪山水秀丽,遂留家焉,为泉溪派开基祖。公后唐长兴三年壬辰(932年)起兵,后周广顺三年癸丑(9
本报讯(记者张庆萍)近日,本报刊发了南通董先生想在扬州寻找董氏族谱的事。这几日,陆续有几位扬州董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或提供董氏族谱的线索,或询问董氏族谱的情况。65岁的董学昆两年前曾和几位董氏族人一起编撰了新家谱。扬州城东董氏约于明洪武年间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7月9日,扬州邗江双桥街道卜桥社区联合梅岭小学西区校、红马甲义工队、辖区民警共同开展“童心向党、童安同行”暑期夏令营开幕暨安全教育知识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社区民警和安全宣讲员通过讲解居家安全、交通安全、消防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同时也为给他们提供一个学习知识、开阔视野的平台,度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暑假,7月5-7日,扬州职大与团市委联合举办了2021年“童心向党 薪火传承”暑期夏令营。团市委
近日,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接受了一行媒体的探访,畅销海外的产品奥秘也在此次媒体行中揭秘。2016年,在澳洲和南非市场,海信冰箱均已收获市场第二的占比业绩。作为是华东华中地区最大的冰箱生产基地,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以年总超过5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我国冰箱真空保鲜技术获得新突破,9月11日,海信在全球首次发布的真空休眠冰箱在海信扬州冰箱工厂正式下线。这款“可以让食材休眠的冰箱”告别传统冰箱的保鲜模式,创新应用真空休眠技术,可延长3-5倍食材保鲜期,保持
IT之家3月8日消息 在一月份的CES 2020上,海信展示了彩色水墨屏手机,并宣布今年中后期开卖,与元太科技合作开发。现在根据E Ink 元太科技的最新消息,E Ink 未来将在扬州实现彩色电子纸的量产。IT之家了解到,E Ink 元太科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交汇点讯 轻薄如纸,色彩绚丽,可随意卷曲弯折,12月23日,川奇光电研发检测大楼开工暨彩色电子纸项目在扬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元太科技负责人李政昊现场向记者展示了彩色电子纸这一新型技术。据悉,作为全球95%电子纸产品
扬州网讯(通讯员扬开萱见习记者王珂记者吴忠祥)“一直以来,电子纸作为运用于电子书的显示技术,只能以黑白显示,现在好了,我们研发出了近零功耗、环保护眼、轻薄柔软的彩色电子纸。”昨天,在川奇光电科技(扬州)有限公司研发检测大楼项目开工仪式上,川
图为汉拿山韩国烤肉馆 新浪江苏扬州频道推出扬州美食商家招牌菜栏目,为广大吃货推荐扬城各大餐厅,带你感受每家店独特的味道。本期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汉拿山韩国烤肉馆。随着韩流的来袭,韩国的美食在我们国内,越来越受大家欢迎。而韩国烤肉更是经常出现在
拍下玉石再次上架出售就能赚钱,没人购买平台负责保底收购,遇到这样的“好事”,你会心动吗?扬州警方捣毁一个炒玉诈骗团伙,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11日,警方披露详细案情。今年5月,扬州的吴先生的网友说在某网络平台“炒玉石”能赚大钱。出于好奇,吴先
乾隆帝是世界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手握专制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同时也是最长寿的皇帝,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他一生作诗41863首;乾隆帝六下江南花费巨大,不止是劳民伤财,还对百姓造成了非常重大的灾难,所以很多野史编排过许多
中国江苏网6月24日扬州讯 近日,维扬经济开发区创智社区印象花园小区健身广场改造完工正式投入使用。一进小区,就能听见居民在健身广场上休闲玩乐的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原先健身广场都是草地,经过多年的使用,草皮缺失,泥土裸露,再加上梅雨季节雨水较
#水之密语净澄之旅#【三月】扬州,诗与花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两面扬州 扬州,江南名城,自古繁花,建成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多年。如同中国的朝代变迁,扬州的历史也是一种循环,从繁华到落寞,
绿茶我国产量最大的一个茶类,其中的碧螺春。西湖龙井等绿茶品种还属我国的十大名茶之列。而绿杨春茶也是绿茶中的一种,但与碧螺春、西湖龙井之类的相比,它就显得默默无闻了。绿杨春茶是以我国扬州西郊七公里之外,方圆近万亩的庙山等丘陵地带所产的茶叶为原